杜新辉入户进行安全宣传。受访者供图
“消防员叔叔,我们什么时候去巡查呀?”
“现在呀,我们一起吧!”
距离积石山6.2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时间,然而,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参谋杜新辉,每当回想起牙木村集中安置点上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往日的一幕幕便如昨日重现,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地震发生后,循化县白庄镇、道帏藏族乡、清水乡等地13084户农户不同程度受灾,循化县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分片包干,开展地震紧急救援任务,争分夺秒为百姓加固危房。完成救援任务后,从全省消防队伍抽调的消防员分批前往道帏藏族乡牙木村、白庄镇民主村、清水乡塔沙坡村等6个安置点,承担起各安置点的消防驻勤任务。
“在安置点上,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火灾防控,全力保障群众的用火用电安全。”在牙木村安置点的杜新辉说:“我们每天至少开展四五轮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确保安置点‘不冒烟、不起火’,让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身着“火焰蓝”制服的消防员每天穿梭于安置点的各个角落,日复一日,杜新辉和村里的老百姓处成了“一家人”,村上的孩子也成为消防执勤点的“常客”。
“那时候我们也住在安置点,孩子们每天跑到执勤点来找我们,有时候在这里吃饭,偶尔还会跟着我们一起做游戏。”杜新辉笑着说:“在我们执勤巡逻时,孩子们也会跑过来,跟在我们身后一起‘巡查’。”
孩子们结对跟在杜新辉的身后,他们学着消防员的动作“检查”灭火器,又时不时主动上前帮忙敲门,巡查的队伍就这样日渐壮大。
这支特殊的“巡查小队”,成为临时安置点上一道温暖人心的独特风景。孩子们或许并不知晓消防员的名字,但那一声声清脆响亮的“消防员叔叔”,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瞬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日常的巡查工作有了孩子们的参与,也变得热闹起来。
孩子们的到来,给安置点带来了欢声笑语,让寒冷的冬日流动着温暖与善意。打开消防员的手机相册,他们回忆着在安置点上的日日夜夜。画面里一个个纯真的笑容,似乎还在讲述着“消防员叔叔”和孩子间最美好的故事。
“在安置点驻勤的一个多月时间,村民从帐篷住进了板房,从一开始的恐慌不安,到逐渐踏实稳定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信心越来越强。”杜新辉说。
一批又一批的消防员来到安置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各村安置点上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安置点上的人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陆续投入到灾后重建当中,我们心里十分高兴。”杜新辉欣慰地说,在废墟之上,村民重新规划起生活的蓝图。
地震发生后,循化县消防救援大队第一时间调集指战员进驻辖区各个安置点,做好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安置点的民生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在每个集中安置点上,“火焰蓝”活跃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为群众搬运物资、照顾孤寡老人和小孩、排查安全隐患……昼夜不停全力守护着安置点群众的安全与安宁。
“循化县从最初设立的6个消防执勤点逐步减少到4个、2个、1个,到今年12月,消防驻勤力量已基本撤回。”循化县消防救援大队参谋陈建威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他感慨地说:“执勤点数量的减少,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已顺利搬进新家,灾区群众也逐渐走出阴影,重拾信心和勇气,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出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截至目前,循化县受灾的13084户农户农房全部竣工并实现回迁入住。重建一年来,“火焰蓝”见证着循化受灾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砖一瓦不仅重新筑起了受灾群众温馨的港湾,更重新构建了希望的家园。
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陈建威由衷感叹:“从帐篷到板房,再到新居,地震带来的创伤正在被一点点抹平,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秩序得以恢复,从全省抽调的消防员也陆续归建,重返各自岗位,继续投身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又是一年寒冬,牙木村的山头再度被皑皑白雪覆盖,曾经热闹的集中安置点如今已显冷清,取而代之的是一户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庭院和村民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如今,受灾农户全部搬进了新家,崭新的房屋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散发着温馨的气息。在这幅美好的生活画卷中,牙木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大步向前。而那段全体村民与“火焰蓝”携手并肩、共克时艰的难忘经历,将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田,成为永恒的珍贵记忆,激励着人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谢梦茹)